湖北素有“千湖之省”之美譽,江漢平原是有名的“魚米之鄉”。
長江、漢江穿腹而過,湖北又是“洪水走廊”,自古就是水患之地。
變水患為水利,為人民治水興水管水,我省水利建設砥礪奮進,碩果累累。
補齊基礎設施短板
防汛是天大的事。湖北持續治理長江、漢江,開展防汛抗旱薄弱環節建設,防洪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。
荊江大堤、荊南四河堤防加固工程全面建設,漢江下游堤防、沮漳河重點河段等17條重要支流治理工程加快推進,病險水庫除險加固、重點河段治理、山洪災害防治、新建水源工程、抗旱應急水源工程等防災抗災項目建設順利開展,我省水安全保障能力明顯提升。
2016年夏,我省發生大范圍、多頻次、超極值的特大暴雨洪水。骨干江河防汛工程體系發揮了巨大作用,確保了全省大江大河干堤安然無恙,各類水庫無一潰壩。災區災民有序安置,有力維護了社會安定和諧,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穩定大局。
洪澇災害,暴露出我省水利建設的薄弱環節。省水利廳規劃用3年時間,補齊水利基礎設施短板,實施增強外排能力建設、加高加固湖泊堤防、中小河流綜合治理、剩余病險水庫加固和山洪預警能力建設等五大工程,總投資超千億元。11個新增泵站全部在今年春節前開工,湖泊堤防加固、分蓄洪區建設等工程建設如火如荼。
重大項目落地生根
湖北是水利大省,江河干堤長度、大型水庫座數和大型排灌泵站裝機容量,均居全國首位。
按照湖北“三橫兩縱”水資源優化配置總體布局,我省編制完成《湖北省水利發展“十三五”規劃》,加快推進重點湖泊、主要支流、江河湖庫水系連通等一批綜合性規劃及漢江中下游河道治理、水中長期供求、新建小型水庫等一批專項專業規劃編制工作,順利推進荊南四河水系綜合整治、長江經濟帶發展水利戰略等重大水利事項的研究論證工作。荊江大堤綜合整治、荊南四河堤防加固和大中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有序推進。洪湖東分塊蓄洪工程開工建設。碾盤山水利水電樞紐臨建工程開工。杜家臺分蓄洪區工程、荊江分蓄洪區近期治理工程可研報告審查意見已報國家發改委。三峽后續工作長江中下游崩岸重點治理項目正式啟動。
2012年,為了從根本上解決鄂北“旱包子”地區干旱缺水問題,省委、省政府舉全省之力,建設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工程。2015年10月,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工程全面開工建設。工程總投資180億元,從丹江口水庫引水到大悟縣,規劃年引水量7億立方米,惠及480萬老區群眾。作為我省地方水利建設史上工程規模最大、覆蓋面積最廣、受益人口最多的“一號工程”,被列入2015年全國“有影響力十大水利工程”。
民生水利造福百姓
6月初,記者來到枝江市胡家畈水庫管理處,市農村供水管理副局長蘭金華領記者參觀投產兩年多的胡家畈水廠。
2014年6月,記者來這里采訪過為農村安全飲水而奉獻了生命的“湖北最美水衛士”王明海。
水廠解決了枝江3個鄉鎮6萬農村居民安全飲水問題。市農村安全飲水監測中心就設在這里,實時在線監測指標近40項。
5年來,我省累計完成1438.8萬農村居民和331.8萬農村學校師生飲水安全投資計劃,在全國率先實現農村飲水安全“村村通”;2017年計劃再解決200萬人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問題。
為人民治水興水管水。5年來,我省年均完成水利建設投資200多億元。32個大型灌區、34個中型灌區、25個大型灌排泵站、4個規;澦喔软椖亢294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建設相繼見效,為我省糧食生產“十一連增”提供了保障。22個水電新農村電氣化縣、303個農村水電增效擴容改造項目全面完成,新增水電裝機136.7萬千瓦,并被列為全國農村小水電扶貧6個試點省份之一。
生態水利深入人心
這是我省水利改革與創新的五年。
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,劃定用水總量控制、用水效率控制和水限制納污“三條紅線”,建設節水型社會;創新水生態文明建設模式,建立河湖長制,全省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河道已明確“河長”的有300余條。
建立健全基層水利服務體系,基層水利管理站實現全覆蓋。全省明確產權的小型水利工程145萬處,確權頒證工程101.6萬處,有130萬處小型水利工程明確了管護主體、落實了管護責任、建立了管護制度。
水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明顯成效。省、市、縣三級水資源管理指標體系全面建立,將水功能區達標率納入省管干部考核。武漢市列入全國“海綿城市”建設試點。成立以省長為組長的湖泊保護工作領導小組,頒布了《湖北省湖泊保護條例》。2016年7月14日,斧頭湖畔一聲炮響,更是拉開了全省退垸還湖的序幕。
我省將全面推進“治污水、凈湖水、保江水、促節水”的“四水”行動和“碧水工程”!扒Ш 鄙角逅、碧水長流,值得期待。(記者 黃中朝 通訊員 熊渤 秦雙)
來源:湖北日報